长白森林旅游评价特点及效益

阅读: 评论:0

广东附近自驾游去哪里好玩长白森林旅游评价特点及效益
东南与朝鲜一市五郡隔江相望。国境线总长260.5公里,全县面积2497.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高达85%。是国家级全幅员森林旅游区,
素有“长白林海“”天然氧吧“”物种储库”之称。这里,山川相趣,钟
灵毓秀,万宝并储,独秀人世,是吉林省东南边陲的一颗璀璨夺目的绿宝石。长白县是我国的一个典形火山地貌区域。由于地势、地貌、气候、土壤、
植被等综合因素的多变,呈现出从温带到寒带4个不同的垂直自然景观带。境内山起伏,沟壑纵横,这里有东北一绝的望天鹅峡谷区;有宏大神奇
的长白山天然公园;有唐渤海时期的城池遗址;有第一任知府张凤台命名
的“灵光塔”;有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墓遗存;还有那古朴的风土民情、
独特的异国风光。这里,自然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全县有野生动物
50种;珍禽200多种;鱼类30多种;野生植物1200多种,其中:可供
庐山住宿住哪里比较好
去五台山旅游需要多少钱
食用152种,药用的890种,工业用的153种,供观赏的130多种。薇菜、蕨菜、刺嫩芽、山芹菜、各种红白参以及木制产品等在国内外市场颇有盛誉,也是出口换汇的主要产品。现在全县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金、铜、铁、硅藻土、高岭石、煤、明矾石等27种,具有很高的开采价值。原始神秘
的自然景观和底蕴厚重的人文景观赋予长白县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为此
自2002年长白县委、县政府立足“环山、沿江、跨国”旅游的优势,遵循“高起点规则,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努力构建现代口岸城、
地质矿产城、多元旅游城和特医药城。县城建设已接近国家卫生城“畅、绿、净、亮、美”的标准。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产业发展
迅速,基本构筑了长白山天池南坡旅游线、望天鹅景区生态游旅游线、县
城近郊景区度假旅游线、西部特产旅游线、鸭绿江源头漂流游旅游线、赴
朝鲜边境跨国游旅游线,形成了集边境风貌、朝鲜族风俗和异国风情为一
体的旅游网络。
林区独特风光旅游
长白属国家级森林全幅员旅游区,素称“鸭绿江源头第一县,长白山
脚下第一站”,被誉为“天然氧吧”、“绿立体宝库”,长白以环山、
沿江、跨国为基本框架的观光度假旅游共分五大部分:天池南坡风景区是芬兰留学一年大概多少钱
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是长白山唯一可以乘车到达天池边的景区。这
一景区上行时可在800米至2690米海拔区间领略原始森林的博大与深邃,尽情观赏一日四季、奇秀无比的针阔混交林带、针叶林带、岳桦林带和高
山苔原带四个梯次鲜明的垂直景观带。越过高山苔原带,令人魂牵梦绕的
长白山天池便呈现于眼前。天池面积9.82平方公里,最大深度373米,
是我国最深的淡水湖。天池是中朝界湖和图门江、松花江、鸭绿江三江发
源地。这一景区下行时,可尽情欣赏处于海拔2000米的高山花园,雍容
华贵的高山杜鹃,芳香怡人的高山,晶莹剔透的冰凌花等等,还有长
白山独有的不老草和极具观赏价值的仅有两寸高的袖珍石松,所有这些数
不清的山花野草,为沉寂凄凉的高山苔原注入了勃勃生机。处于岳桦林带
北京到南昌火车时刻表查询底部的鸭绿江大峡谷,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200米,最大深度170米。伫立峡谷岸边,幽谷之风尽收眼底,峡谷之内绿树掩映,怪石林立,百态
千姿,气势恢弘,犹如苍天赐予人间的长幅瑰丽画卷。
长白森林旅游活动的开展,对长白旅游事业的发展,推动长白森林旅
游的开发,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通过几年的开发经验证明,森林旅游业
是一个有发展前途的综合性事业,它的存在和开发意义是深远的,它打破
了森林传统的经营模式,由森林单纯生产型,走向了开放式科学经营,对
森林的立体开发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森林生态旅游,有力的促进森
林资源的保护和科学经营,使林业经营方向科学化、指导化迈进一大步,
上海地铁13号线对保护生态环境平衡,起到积极推动作用,长白山的植被地带性分布规律,是世界上保留完整原始森林顶级落的一个缩影。它不仅给游人增加游览
风景,也增加科普知识普及一课,同时它为森林学、生态等林业科研提供了教学和研究基地。长白森林旅游在科学的指导下,使森林生态系中各因子在自然状态下活跃起来,在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护了林内各科森林资源,许多没有开发而且价值较高的植物得到保存和开发。

本文发布于:2023-05-22 00:32: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3/4201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森林   旅游   长白   旅游线   开发   高山   鸭绿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