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技术在博物馆领域的应用初探——以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为例

阅读: 评论:0

5G技术在博物馆领域的应用初探——以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为例
中国博物馆|2020年第4期限3
5G技术在博物馆领域的应用初探
—以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为例
朱磊/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琼海
摘要:如今,博物馆越来越关注人、物、数据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5G网络.进行人、物之间的数字化、信息化连接,实现各要素之 间的沟通与交互.将为博物馆的智慧化建设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基于S Q大带宽、低时延和高可靠的移动网 络.融合V R、A R、AI等前沿技术.在5〇+V R全景直播、5〇+A R文物修复助手、5〇+AI游记助手、5G+感知安防等领域进行尝试,不断提升 观众服务、文物保护、综合管理等方面的智慧化水平。
关键词:博物馆;5Q技术,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全景直播;文物修复
突如其来的新型肺炎疫情,给我们的生活方式带 来了许多改变,让在线云游博物馆成为一种时尚,如线上赏文物、线上逛展览、线上看直播、线上购文 创,也让博物馆人对这种文化传播和服务方式产生了 新的思考。在5G技术的加持下,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为现阶段的博物馆智慧化建设 带来了无限可能。
5G,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是面向2020及以后移动通信需求 而发展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11。2013年5月,三星电 子成功开发出全球首个基于5G核心技术的移动传输网 络|2],此后5G技术不断发展,渐趋成熟。我国是5G标 准化和研发应用的重要参与者与推动者。近年来,国内5G发展经历了软硬件研发、关键技术实验、技术方 案验证、系统验证等阶段。随着2019年6月6日5G商用 牌照的发放,中国正式进人5G商用元年。
一、5G
技术在国内外博物馆领域的应用对比之前的移动通信技术,5G技术以万物智联为目标,以行业应用为特点。2015年6月国际电信联盟 (IT U)召开的ITU-RW P5D第22次会议确定了未来 5G技术三大应用场景: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海量 机器类通信(m MTC)及低时延高可靠通信(u R L L C p,具体包括:Gbps移动宽带数据接人、智慧家庭、智能建筑、语音通话、智慧城市、三维立体视频、超高 清晰度视频、云工作、云娱乐、增强现实、行业自动 化、紧急任务应用、自动驾驶汽车等。5G网络的以上 特性使其迅速成为国内外众多博物馆的新宠儿,可以 迅速为博物馆的智慧服务、智慧保护、智慧管理带来 创新性的改变。
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是全球首个运用5G技术 的博物馆。2018年5月,爱立信与俄罗斯领先的运营 商Rostelecom共同在艾尔米塔什博物馆部署了5G试 验区,将虚拟现实技术、触觉技术和机器人技术
相结 合,并通过两个案例展示了 5G如何给博物馆赋能。案 例一展示了利用遥控机器手臂进行艺术品修复,5G高 比特率及低延迟的特性可以让技艺精湛的艺术修复大 师在世界各地远程完成高精度的修复工作。案例二展 示了5G为远程学习带来的突破性变革,艺术修复大师
作者简介:朱磊,女.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馆员,主要研究方向:文创研发和博物馆信息化建设。:丨4737〗344®1!1!.基金项目:本文系海南省第二批5〇试点应用项目“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5G创新应用项目"(项目编号:H N Y H2〇ig-l9-〇n〇)的阶 段性成果。
IB3实践_PRACTICE
使用遥控机器人手臂向学生展示艺术品修复所需的精 密操作技巧,演示使用4K视频流,并利用V R眼镜为 师生营造身临其境的体验|41。
在国内,同年11月,湖北省博物馆携手中国移动 湖北公司联合打造全国首家5G智慧博物馆,并将开展 5G技术和文物展示馆区管理等方面的合作与研究。
2019年3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河南联通、华为,成功完成河南博物院的5G网络4K超高清视频 直播测试,将河南博物院镇馆之宝“象牙白菜”的高 清画面实时、流畅、稳定地传送到北京央视大楼。同月,在西安大雁塔文化休闲景区,陕西移动成功实现 了5G网络的8K+V R超高清视频直播。
2019年3月15日,故宫博物院与华为签署战略合 作协议,共同打造“5G智慧故宫”,提升故宫文物保 护和研究的技术水平,并为游客和网络观众提供大带 宽、短时延、无限连接的全方位数字服务|51。
5月18日,湖南省博物馆联手中国移动咪咕公司 打造的全球首家5G覆盖的博物馆正式亮相。
11月15日,首都博物馆与中国联通签署了5G+智慧博物馆联合实验室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博物馆的楼 宇、藏品、展陈、修复、教育等各专业方向,探索5G 技术在文博领域的应用场景,共同打造“5G+智慧博 物馆”相关产品,加快博物馆智慧化进程,共同树立 5G在博物馆建设领域的示范标杆|61。
11月17日,山东博物馆与湖北省博物涫共同举办 “5G重构想象,跨时空协奏”活动。这是博物馆之间 第一次尝试利用5G技术,并结合各自馆藏文物举办的 一场穿越千里、同步互动的博物馆教育推广活动|71。
此类尝试性合作不胜枚举,相信在未来将会有更 多的电信、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企业加人与博物馆在 5G应用领域深化合作的行列,在e M B B、m M T C、URLLC三大5G应用场景方面积极探索与博物馆领域 的融合,推动博物馆的智慧化发展。
二、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的
5G场景应用分析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位于南海之滨的海南省 琼海市潭门镇,在201 9年响应全省“推进海南全岛 (全省)5G网络部署及商业化应用”的号召,与中国联通携手开启5G创新应用项目的建设。基于5G大 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的移动网络特点,融合V R、A R、A I等前沿技术,在全馆区域内部署5G网络,逐 步实施5G+V R全景直播、5G+A R文物修复助手、5G+A I游记助手、5G+感知安防等内容,中国(海 南)南海博物馆有效提升了观众服务、文物保护、综 合管理等领域的智慧化水平。现该项目已基本完成。
(一) 全馆5G网络覆盖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占地面积150亩,建筑 面积70593平方米。为满足基于5G的各项创新应用,博物馆在馆区建设了一套5G室内分布系统,覆盖范围 包括南北两区10个展厅、多功能厅、学术报告厅、会议室、文保修复中心及主要的办公区域等。
(二) 5G+VR全景直播
5G+V R全景直播是运用5G技术对馆内现有的赵 述岛VR全景直播进行提升改造,通过全景摄像头拍摄 西沙岛礁的实景画面,在馆内使用VR眼镜或其他显示 终端观看。5G网络高带宽、低延时的特点有效提高了 VR直播的效果,使观众不拘泥于空间限制,身在展厅 就可以感受到南海的自然风光。
海岛环境复杂,条件恶劣,为5G的建设增加 了难度,同时,选取岛礁点位的难度很大,最基本的 条件就是需要有持续的电力和网络保障。因此,设备 的抗风防潮、耐高温、耐腐蚀性能都需要严格保障。通过实地测试,博物馆逐一攻克难关,终于实现在5G 无线网覆盖范围内,根据采集点实时传回画面,让不同 时间到访博物馆的观众都可以看到不同的南海风光。
(三) 5G+AR修复助手
5G+AR技术在文物修复工作中的应用,是中国 (海南)南海博物馆一次大胆创新的尝试。中国(海 南)南海博物馆与湖北省文物交流信息中心建立了长期 合作关系,利用AR智能终端,通过专家的远程语音、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对文物修复实时指导,并对文物修复 的过程进行实时记录和存储,为文物修复工作提供了 更加高效、便捷的辅助指导。这也是目前国内通过5G 科技手段实现文物远程修复指导的首创案例。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通过AR眼镜等图像采集 设备,实现文物修复工作第一视角和第二视角的实时 视频采集,利用5G+云网络实现视频的实时上传、分类、存储。在这个过程中,第一视角是以修复者的视
中国博物馆2020年第4期S E1
角记录下文物修复的全过程,第二视角则是从另外一 个角度记录修复者修复文物的全过程。5G+A R技术 利用5G高速网络,实现了文物修复工作的实时展示,以及第一视角和第二视角的切换,异地专家不必亲临 现场,即可通过第一视角画面对文物修复或鉴定工作 进行远程指导。热门旅游景点排名
该项功能将推进文物修复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为 文物修复工作提供诸多帮助:建立文物修复视频库,既可用于工作回溯、检查,又可用于查阅和学习,推 动了传统修复手艺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针对文物修 复工作的创新传播手段,扩大受众面,增强影响力;推动文物修复远程指导工作的开展,提高文物修复人 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四) 5G+AI游记助手
5G+A I游记助手为观众提供了一个更多元的互动 体验形式。当观众关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公众 号,游记助手就会以小程序的形式,自动记录观 众游览过程中的特定点位信息,通过人脸识别技术为 观众拍摄参观照片,从多个维度收集素材,提供体现 观众游览痕迹的资料,再结合观众个人上传的自拍、文字等材料,在观众参观完毕离馆后快速生成一篇内 容丰富的参观记录,并可以通过与好友分享参观途中 的趣事,为观众带来更好的参观体验。
该项应用基于5G网络,全部素材和记录材料的收 集整理工作可由系统自动完成,同时支持用户进行个 性化修改,将观众从整理大量参观过程素材的工作中 解放出来,从而可以及时分享内容丰富的游
记,这也 成为博物馆宣传的一个有效途径。
(五) 5G智慧安防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也尝试将5G技术引人安 防工作:基于5G网络连接,通过引入具备人脸、人 体识别的A I摄像头,实现对客流的统计和深度分析;通过自动统计进出的参观人员,分析不同区域进出人 员数量,了解观众参观需求和路线,实现对馆内总人 数.各分馆人数、各分区人数的统计,从而对安防力 量进行有效布控和实时调整,进一步提升安防保卫工 作;客流分析系统配有客流统计摄像头,博物馆可根 据不同时期、不同展馆的安排,灵活部署摄像头位 置,达到最好的采集效果;对七万多平方米的馆区建 筑进行3D建模,对现有的安防、消防设备进行连接和适配,接人告警平台;实现消防和安防系统的设备信 息查询、告警信息展示、出警路线规划功能。
5G智慧安防的优势在于:基于5G无线连接,前 端摄像头可根据统计效果和馆方需要,及时调整位 置,提高监控设备部署的灵活性和便利性;通过5G网络可为前端人脸识别设备分配专属带宽,保证A I识别 的准确率,降低识别时延;5G网络大带宽、低时延的 特点,也将实现3D高清告警在移动端的应用。
5G技术与博物馆的完美融合,不仅满足了大规 模观众的上网需求,解决了密集人流上网难的问题,还可以进一步提升A R、V R技术的应用,创造出更好 的沉浸式展示效果,为智慧化的文物保护、博江西7天自由行旅游攻略
武汉好玩的地方
物馆 管理、观众服务提供网络基础。同时,5G与A I技术 结合,可以进一步提高A I技术的识别速度和识别准确 率,推动A I图像识别技术在客流统计、智慧安防领域 的应用,提升博物馆大数据使用的广度和深度。
5G技术在博物馆领域的应用,首先为走进博物馆 的观众带来不同于以往的参观体验,也为博物馆的智 慧化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5G技术在博物馆领 域的应用才刚刚开始,前景非常广阔,还需要根据博 物馆的业务需求尝试开发出更多的应用场景来适应时 代的发展。
三、5G技术在博物馆领域应用的思考
截至201 8年底,我国登记备案的博物馆达5354 家。m每一座博物馆所承载的文化记忆都不相同,在
建筑规模、行政级别、人员编制、藏品体系、业务重 点、接待总量等方面也有不同。5G技术会与各个博物 馆的发展产生不同的交汇点,选择适合博物馆自身情 况的应用场景,会给博物馆的开放服务和管理水平带 来不同的体验感受。
(一)5G技术在博物馆领域的可应用场景分析
1.远程全景实时展示
目前各博物馆中涉及考古遗址的展览,往往多采 用场景复原、沙盘、素模投影等方式展示。随着5G技 术的日趋成熟和完善,5G+V R全景直播技术可以将 考古遗址现场实时画面回传到博物馆展厅内,并成为 参与性较强的观众互动项目,不仅可以解决展览内容 真实性的问题,也能够通过沉浸式的体验使观众跨越
IB i!实践PRACTICE
时间和空间,更加深刻地理解展览想要表达的内容。此外,5G+V R全景直播技术还可以用充满时尚的科 技元素代替复杂的场景还原,给观众焕然一新的感 觉。如2019年9月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的“南海人文 历史—
今天ca912航班动态查询—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特展”,如 果采用5G+V R全景直播技术,将三沙赵述岛的景 实时回传到展厅内,让观众在参观中感受到千里之外 的潮起潮落,一定会对南海有不一样的认识和感受。再例如彭山江口沉银博物馆与江口沉银遗址隔江相 望,如果利用高带宽、低延时的5G网络,将江口沉银 遗址的全景实时画面传输回江口沉银博物馆,使观众 在馆内通过V R眼镜或其他显示终端观看,将会给观众 带来独特的感受。
2. A R设备与第一视角的应用
5G+AR修复助手除了用于文物修复工作外,亦 可应用于文物发掘、文物鉴定等领域。在任何一个考 古现场,考古人员佩戴专业眼镜,使用便携式AR智能 设备+5G接人,即可以第一视角记录下考古发掘的全 过程。开展文物修复及保护工作,也可随时获得专家 的远程协助。
同时,在专家进行文物鉴赏或授课时,可利用 5G+AR技术切人第一视角画面,让观众从专家的视 角进行文物赏析。这一技术还可运用到文物修复等培 训课堂当中,将有利于学生从老师的视角加强对授课 内容的理解。
3. 博物馆与智慧教育的跨界融合
博物馆还可以利用5G技术进行更多的跨界合作,例如与教育、广电等部门合作,为远程教育带来无限 可能。博物馆可以开设更多的线上直播课程,为更多 观众带来5G时代突破时间与空间限制的文化体验。2020年3月10日,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首次携手 海南省教育厅、中国联通海南分公司、北京师范大学 海口附属学校以及海南广电国际传播融媒体中心等,共同开启5G同步课堂。讲解员老师通过5G网络和同 步课堂平台,为中小学生线上讲述南海历史,与学生 们实现实时互动,为学生答疑解惑,让学生们在疫情 期间足不出户,就能走进博物馆,畅游在知识的海 洋。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计划将南海人文历史、南海自然生态、水下考古以及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等内 容纳入蓝国土教育内容体系当中,通过5G超高清线上互动直播课程,将优质的教育资源向社会共享。
4. M R体验式导览
银瓶山森林公园游玩攻略
M R体验式导览采用智能M R头盔,利用混合现实 技术对文物进行深度解读。例如中国(海南)南海博 物馆专门按比例复原了西沙华光礁丨号福船,有兴趣的 观众可以头戴M R头盔走到船体前,通过手势控制观 看船体的剖面结构以及各个部件的功能用途,并配合 图文数据对南宋时期的造船技艺有更深人地了解。观 众还可以通过手势交互看到船舱内不同位置摆放的不 同商品,甚至可以将其中的瓷器拿起来,360度观察 其纹样器型,再配上音频讲解,全面地了解当时中国 出口陶瓷器的工艺水平。
除此以外,博物馆还可以在智能节能、智慧安消 防、社教研学等领域尝试与5G技术深度融合。
(二)5G技术在博物馆领域应用存在的挑战
笔者全程参与了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5G项目 设计及实施过程,认为B前5G技术在博物馆领域的应 用存在的最大挑战应该是两个行业缺乏相互了解。熟 悉博物馆业务的人员对5G技术并不了解,研究5G的技术人员对博物馆的应用需求并不熟悉,导致两者相 互融合度不够,需要打通的环节太多。项目之初,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多次组织华为公司、中国联通 的相关工作人员座谈,从5G技术的特点与博物馆需求 出发,寻适合博物馆发展的结合点。由于前期相互 调研不够深入,且5G技术标准尚未完全确定、产业链 发展还不够成熟,博物馆领域的应用需求未得到深度 激发,这已经不仅仅是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所面 临的问题,而是全国博物馆面临的共性问题。
四、结语
当前正处于5G技术创新应用的探索阶段。5G技 术在博物馆领域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需要更多的信 息技术企业与博物馆一道,不断发掘博物馆自身的潜 在价值和历史文化资源,在5G应用领域深化合作,助推博物馆的智慧化建设。5G技术与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日新月异,因此,这两个行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加强 沟通,互相关注,寻契合点,为博物馆5G时代的 到来做好充分准备,使博物馆在与5G技术的融合过 程中发挥更大优势。博物馆的需求必将引发5G 技术
中国博物馆 2020年第4期 EEB
的二次研发。在5G+智慧博物馆建设的过程中,要充 分发挥智慧教育、智慧广电等跨行业融合的作用,为 “5G+”带来无限可能性。
科技是为人类发展而服务的,而博物馆事业最终 的关注点也是人。博物馆的发展需要5G技术的支持,通过5G网络,进行人、物之间的数字化、信息化连 接,实现各要素的沟通和交互,为观众提供更精准、更个性化的服务,也为博物馆的智慧化建设提供更大 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王嫒,刘文龙,金明录.结合非正交子载波的空频索引调制技 术[」].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龙凤婷.
基于联合信道估计方法的光载多带超宽带系统研究 P].湖南大学,2017.
[3]赛迪智库无线电管理研究所.《通信产业报》全媒体.5G十大
细分应用场景研究报告[N].通信产业报,2019—04-22(009).
[4]周继洋.5〇时代的智慧博物馆建设丨」].中国建设信息 化,2019(9):54—57.
[5] 同[4].
[6] 张佳乐.中国联通联手首都博物馆成立5G+智慧博物馆联合实
验室M.人民邮电,2019-11-2丨(002).
[7] 姜惠梅.利用先进技术把博物馆工作推向社会M.中国文物 报,2019—12—1.3(003).
[8]鲍杰瑞.中小博物馆该如何生存与发展中国文物报.2019-
1 1-05(007).陕西历史博物馆票务系统
(责任编辑:耿坤/责任校对:王娟)

本文发布于:2023-09-14 09:17: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6210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博物馆   技术   文物   应用   观众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