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文化生产与传播

阅读: 评论:0

博物馆文化生产与传播
博物馆学】Museology
中国特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博物馆事业也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如何认识和把握人民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如何利用博物馆传播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精准对接当下公众对精神文化的渴求,构建新时代文化自信和优秀文化发展体系,成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时代命题。
1 博物馆自身定位及其受众
200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对博物馆进行定义: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
收藏是博物馆的职能,教育、娱乐等可以作为博物馆的功能理解,而保存既可以认为是博物馆的功能,也可作为博物馆的职能。从博物馆本质出发,学科属性偏重于考古,是一门交叉性应用的发展中学科,其可作为信息物质载体保存和交流的社会组织。博物馆学与收藏学、教育学、传播学、设计学等多门学科均有密切关系,跨学科的结合不能是简单的拓展,而是要有自己的独立体系。
在今天世俗化的时代里,博物馆可以说是最接近神庙或者教堂的地方。法国卢浮宫是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其入口是一个艺术品。站在玻璃金字塔前面,你首先会强烈地意识到两点:第一,这是一个权力的衍指符号;第二,它是一个现代主义的艺术品。
何为衍指符号?简单来说,是指异化了的文化之间产生的具有共同意义的相关性,它同时跨越两种或多种语言的语义场,对人们可辨别的那些字词、语句所体现出的意义之间构成的直接影响。①在传播工具不发达、信息不畅通
的环境下,公众与博物馆陈列文物之间的距离是非常遥远的,要深化历史研究,应始终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放在第一位,积极拓展文物合理的利用途径,让更多成果惠及民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博物馆的基本要素中强调了藏品和观众之间的关系,凡是关注博物馆的体都可称之为公众,不论关注本地博物馆抑或是国外博物馆的受众,都是公众。例如关注法国卢浮宫的情况,那对于该馆而言,就是他们的公众。那什么是观众呢?从学术角度来说,观众就是博物馆真实环境
的直接体验行为人的集合体,是博物馆社会价值的体现;通俗来讲,对博物馆存在参观行为的受众可称为观众。公众的概念大于观众的概念,博物馆人与观众的平等是我们定要坚持的方向。
观众研究本质上是对人的研究,人文学科都是与人相关的学科,博物馆也应注意到人的作用,意识到博物馆中人的行为意义,从而丰富对人的认识,这是第一步。研究是为了了解观众、走近观众、满足观众,然后提升观众,最终改变观众。通过改变他的思维、改善他的知识、提升他的行为修养,使人成为真正有意义的人,这也是博物馆的职能所在。
一个城市的博物馆,代表这个城市的人民对自己文化的思考。所以博物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不只是为了保存和展示,也联结了过去、现在和未来。这种互动在现代媒介互联互通的当下,表现极为活跃。对传统文化做出现代性的表达,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话语方式,展示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融合、多元共生的文明特征,让文物从冰冷的橱窗里“活过来”,从文化自信里真正迸发出独特的价值。
2017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
博物馆文化生产与传播
摘 要:博物馆文化离不开传播,传播才能产生影响,才能体现博物馆的文化功能。文章首先探讨博物馆根据自身文物“产品”来定位不同的受众体,进而以自身独特的文化竞争“符号”传播优秀文化,从而深入分析文创等博物馆文化的生产与传播,不断增强博物馆互动性和体验性,提升和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功能。
关键词:博物馆功能;公共文化;生产传播加拿大温哥华大学有哪些
【作者简介】姚皓杰,男,本科,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博物馆文化。
国际导游证报考条件
陈锦航,男,北京大学博士,馆员,法门寺博物馆陈列研究科副主任,研究方向:博物馆学研究。①刘禾.帝国的话语政治:从近代中西冲突看现代世界秩序的形成[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
009.
姚皓杰 陈锦航
(法门寺博物馆,陕西…宝鸡…722201)
128Vol.202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
TO CULTURAL RELICS 文物鉴定与鉴赏
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强调要增强文化自信和国家文化软实力,塑造民族的文化自信,更加自觉主动地推动文化发展繁荣,紧扣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铺陈着墨。
2 博物馆文化生产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的古老文明。中国地处亚欧大陆东,虽有无际海洋、高山屋脊、无垠沙漠阻隔,但发展却非封闭式,南北有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东西有与古埃及、希腊、罗马、波斯、阿拉伯文化的交流与互动,宗教有佛教、拜火教、景教、伊斯兰教等相继传入。文明在不断的交流中碰撞,在传承中创新,不少展品便是南北文化、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见证。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不断强调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文物“活”起来,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博物馆作为收藏文物的主要场所,在这方面责无旁贷,应提供丰富充分的选择,广泛探索让文物发挥更大作用的方式、方法,对各类公众及其需求给予积极回应,不断提升和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功能。
在这样的情况下,博物馆对于自身的文化生产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博物馆文化生产过程中,策展人根据展览主题的设定选择展出的藏品,设计藏品的展陈位置、摆放顺序及相关辅助道具,为了更好地传递藏品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将使文化信息传递变得事半功倍,展陈方式的推陈出新也提供了更加多样的方式来完成博物馆叙事。文化生产者的目的就是使观众更好地认知藏品背后的故事,完成信息的传递,进而实现博物馆的社会功能。
目前基于观众研究的改进与提升还没有取得显著成效,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的博物馆都是如此。功利化的博物馆研究应该对于改进博物馆工作有积极的意义,然而目前此类研究取得的成效并未如预期那般大,这里面的原因是复杂的。比如就展览而言,现在做博物馆展览的都是社会上的展示公司,展示公司在投标的时候所写的受众分析基本都是从其他投标书上套裁过来的东西,并没有真正的经过实地调查。而真正博物馆观众研究者写的观众调查报告和观众研究论著,其读者往往是博物馆内对博物馆观众感兴趣的一般公众服务人员。而参与博物馆展览设计工作的各类公司可能不会看博物馆观众调查报告、研究论著之类的文字,因而设计缺乏理论方面的支撑,公司工作人员往往是凭感觉设计展览,自己拷贝自己。
设计展览最重要的一点是应该具有针对性,了解观众的疑虑和关注点,不能全凭感觉。在博物馆的陈列和展览方面,用交互叙事可加强展品之间的联系性,避免了多元化下散的状态,并且从实物展陈和观众导向两个角度解释了交互叙事展览方式的可行之处,交互叙事的展览方式既能够解决展品较少的问题,又可以以事物之间的联系满足观众对所展物品的期待。
因此,在文化生产过程中,“概念”被设计出来,经常参观的公众对于展览在不同形式上的表现有许多预期,相似的内容通过不同的方式向观众展示,以从多种不同媒介中获取最大的文化传播价值。
考察中国博物馆的文化生产与传播,借鉴美国哲学家皮尔斯创立的“三元符号模式”,在当代博物馆文
化传播语境下,“符号”即文物,在三角关系中占据中心地位,“阐释”即展览,“对象”即观众,三者之间以“文化生产—展陈方式—传播效果”互相关联形成新的三角关系(图1)。策展人通过提取展览主题,利用更加多样的技术方式来传递藏品信息,完成博物馆叙事和文化生产过程,新的传播使观众更好地认知藏品背后的故事,完成信息的传递,观众理解了博物馆通过展品及多种媒介手段传递的较为普遍的文化信息,获取更多的文化意义,达成他们的主要目标,进而实现博物馆的社会功能。
3 博物馆文化传播
瓦屋山风景区门票价格2000年,西方两位学者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提出“体验经济”的概念①,从生活与情境出发,塑造感官体验及思维认同,追求感受,重视自我体验,以此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改变消费行为,到新的生存价值与空间。
让博物馆中的文物“活”起来,就是要让文物的价值内涵与文化元素在现代社会中得以充分发挥,使其时代意义得以充分彰显。在通力合作下完成的主题展览极富特新意,是让“文物活起来”的一次有益探索和生动实践,以独特的文物藏品为基础,展示了博物馆文物的独特文化
①约瑟夫·派恩,詹姆斯·吉尔摩.体验经济[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图1 博物馆文化生产与传播链
中央电视台直播
129
2021.4(上)
【博物馆学】Museology
魅力,有效提升了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让观众领略了高度艺术化的文化活动和时代礼仪,不仅让观众更好地体验博物馆文化氛围,还通过文创产品让观众在艺术中挖掘文物价值。
对博物馆而言,文创产品具有传播性和创新性,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传播文物背后的文化价值。单霁翔指出,“当今信息社会,传播决定影响。谁的传播能力强大,谁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就能广为流传。因此,必须花大力气拓展博物馆文化传播渠道,丰富传播手段,构建覆盖面更加广泛的博物馆文化传播体系”。①博物馆通过历史文化这一自身定位,通过文创表演这一文化叙事,在信息传递和展陈手段上有所创新,更好地让观众了解博物馆文化,但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仍存在少许不足,亟待改进。
3.1 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数千年历史遗存下来的数以千万计的文物,它们既是当今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基石,又是数千年精神文明的载体。中华文脉浩荡、底蕴深厚,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众多,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树立文化自信的源头活水。深化文明认知,存续文化
基因,文物工作者要坚持履行职责与义务,阐发历史文化遗产蕴含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及其物质载体永远继承和发扬下去,并保持蓬勃的生机与活力。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表达,厚植传统文化的热土,感悟传统文化的深厚,让文物不再是博物馆的陈列品,而是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文化载体。历史给我们最好的东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热情,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
3.2 丰富展品范围,突出文物重点
博物馆拥有大量珍贵文物,相关展品和资料十分丰富,详尽地向观众展现,并还原了历史的盛况全景。但在展示文化发展的同时,展品范围可更加丰富,拓展展览背后的开放性,除了展出已有主题文物之外,可增加在当时影响较大并影响人们生活的展品,体现策展人对展览的追求和态度,同时希望观众理解和接受,把握观众心理,激发观赏欲,丰富馆藏展品内容,保持博物馆对观众的吸引力,不是就物谈物,而是思考物的意义,从文化的视角上观察展览主题,调动观众的经验和好奇心,以揭示展品文化内涵。
3.3 增强交互环节,提高传播质量
博物馆工作者“运用展品、空间和设计构成的文本,表达他们对历史、现实和知识的理解,并通过陈列与观众进行交流”。②但在现今传播模式中,博物馆与观众的关系已经逐步从“主体与客体”向“主体与主
体”转变,增强互动显然必不可少。注重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体验式讲解给观众带来更多的参与感,专门增设针对青少年的博物馆体验空间,使孩子们能在互动体验中增加对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认识。在观众浏览的过程中,通过博物馆的创意和设计,利用现代影视技术扩张陈列时空,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增加一些个性化的交互式展陈设计,让观众更加投入到观赏文物的过程,用互动提升藏品与观众的黏性,提高信息传播质量。
3.4 提升陈列思维,尊重观众需求
三亚凤凰机场免税店强调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物”为本,继而引发博物馆要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以观众需求为主,尊重文化多样性,注重观众的参与,使内行的本事让外行看出好来。器物类主题选择在于运用文化视角来揭示历史文化层面,选择具有启发式的表述,给观众一个深刻的印象和视觉冲击。要有视觉冲击,最好的陈列设计就是没有设计,遵循美学准则,提供信息支持,获取观众认知。观众的追求正在由欣赏向鉴赏的层次上转变,由知其然向知其所以然上深化,对观众来讲,了解文物概况、文物传承及文物特有价值分析,博物馆不在于拥有什么,而在于它以其有用的资源做些什么。
4 结论
博物馆文化离不开传播,传播才能产生影响,才能显现博物馆文化的功能。博物馆开展文化体验互动活动,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发掘博物馆藏品内涵,以公众参与互动为纽带,搭建博物馆与公
众沟通互动的靓丽舞台,让文化遗产和文物“活起来”,让历史文化资源在博物馆中大放异彩,激发公众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文化自信,不断满足人民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地传播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①单霁翔.博物馆使命与文化公共权益保障[J].四川文物,2014(1):66-75.到八达岭长城怎么坐车
②宋向光.博物馆陈列的性质与价值取向[J].中国博物馆,2005(2):5. 130Vol.202

本文发布于:2023-09-14 08:30: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6209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文化   博物馆   观众   传播   文物   展览   研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