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森林防火特点

阅读: 评论:0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防火特点
作者:王鑫
去台湾定居需要什么条件重庆三峡游多少钱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2期
        摘 要: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林业生态主体功能区面积大,与俄罗斯、蒙古边境线长达440公里,区内林草、林木相连,林农交错,火源管理难度大,北部尚有近100万公顷未开发的原始林区,受特殊地理条件和极端不利的气候因素影响,森林防火任务十分繁重,是国家一类重点火险区。
方特梦幻王国门票乳山银滩最好十大小区        关键词:兴安岭林区 森林防火
        中图分类号:S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4(c)-0252-01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高寒干燥,年降水量在500毫米左右,而且降水集中在夏季的7、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春秋两季最为干旱,且春风大、次数多,林内杂草丛生,地被物厚,遇有火源极易发生森林火灾。
        1 火险区
中国旅游景点前十        依据林业部1992年发布的《全国森林火险区划等级》和1996年公布实施的《全国森林火险县级单位等级名录》,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所属19个林业局及北部未开发原始林区都是国家一类火险区,同时也是内蒙古自治区一类火险区。其中北部有94.7万公顷尚未开发、集中连片的原始林区,是森林防火的重中之重;大杨树、毕拉河林区农林交错,矛盾突出,是森林防火的重灾区;阿尔山林区年年受到外蒙火的侵袭,是森林防火的重点地区;温河施业区沟塘宽阔,可燃物载量大,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扑火力量不足,是森林防火的薄弱区域。
        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内部,火险区划分为三类。火险区的划分主要是根据自然条件及气象、社会经济状况、居民点的分布、森林类型及森林利用情况,并根据历年的火灾资料及植被类型、地形、地势等资料划定的。
        一类火险区:为火灾危险性大的地区,包括大杨树、毕拉河林业局及北部未开发原始林区。
        二类火险区:为火灾危险性中等的地区,包括阿尔山、库都尔、阿里河、根河、金河、乌尔旗汉、莫尔道嘎等林业局和汗马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三类火险区:为森林火灾危险性小的地区,包括绰尔、绰源、图里河、伊图里河、克一河、甘河、吉文、阿龙山、满归、得耳布尔等林业局。
桂林住宿推荐        2 森林火灾危险和后果
        (1)森林火灾不仅会烧死许多树,降低林分密度,破坏森林结构;同时还引起树种演替,由低价值的树种、灌丛、杂草更替,降低森林的利用价值。
        (2)由于森林烧毁,造成林地裸露,失去森林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作用,将引起水涝、干旱、泥石流、滑坡、风沙等其他自然灾害发生。
        (3)被火烧伤的林木,生长衰退,为森林病虫害的大量衍生提供了有利环境,加速了林木的死亡。森林火灾后,促使森林环境发生急剧变化,使天气、水域和土壤等森林生态受到干扰,失去平衡,往往需要几十年或上百年才能得到恢复。
        (4)森林火灾能烧毁林区各种生产设施和建筑物,威胁森林附近的村镇,危及林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同时森林火灾能烧死并驱走珍贵的禽兽。森林火灾发生时还会产生大量烟雾,污染空气环境。此外,扑救森林火灾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影响工农业生产。有时
还造成人身伤亡,影响社会的。
        3 内蒙古大兴安岭的护林防火
        1998年国家实施“天保工程”以来,加大了对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使林区防火基础设施中的林火监测、扑救指挥、通讯、扑救装备等硬件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同时,林管局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在火源管理、专业队伍建设、高新科技推广应用等方面采取了有力的措施,森林防火综合能力逐年加强,减少了森林火灾损失,为保护国家森林资源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据统计,1998-2009年林区年均发生森林火灾46起,其中重特大森林火灾年均2.3起,受害森林面积年均1.08万公顷。比1962-1997年间年均分别下降了23%、71%和58%。
        实施“天保工程”以来,林区共争取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项目资金38038.1万元,其中国家投资31606.1万元,地方配套6432万元。主要用于航空护林、防火通讯系统、了望监测系统、预测预报系统、林火阻隔系统、指挥扑救系统等方面建设。在航空护林上,满归航站的建设,大大缓解了林区北部、尤其是北部原始林区的巡护运兵状况,增加了巡护次数和密度,缩短了运兵距离,为正常巡护和及时运送兵力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北部原始林区、阿尔山、
吉文、莫尔道嘎、绰源、得耳布尔、满归、绰尔等几条防火公路的建设,改变了地面运输不畅的现状,为向火场运兵、提前到达火场创造了条件。防火机具装备的改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林区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能力。在扑救2006年内蒙古自治区牙克石市免渡河“5.25”特大雷击森林火灾和2007年毕拉河林业局扎文其汗“9.20”雷击火灾中,空中、地面立体作战,大型扑火设施设备得到充分运用,尤其是我国新引进的M-26T大型直升机首次应用于扑火救灾,发挥了巨大作用。

本文发布于:2023-08-29 03:05: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60206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森林   林区   防火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